转自中国汽车报(文 李亚楠)
2024年,国内重卡市场风云变幻,行业洗牌与重构步伐不断加快,深刻影响着每一个参与者。在此变革之下,戴姆勒重卡这一曾备受瞩目的国产化外资品牌,在这一年深陷困境,其面临的诸多运营问题引发行业高度关注。
市场整体格局变化显著
2024年,国内重卡市场需求动力明显不足,终端销量数据显示,2024年1~11月,国内中重卡累计销量达58万辆,同比下降7.6%。不过,各细分市场表现可谓冷暖各异。其中,天然气重卡前11月累计销量达 14.6万辆,同比增长15.5%,市场表现尤为亮眼;新能源重卡前11月累计销量达7.1万辆,同比增长133%,成为重卡领域重要的增量市场。有别于天然气重卡和新能源重卡细分市场强劲增长,燃油重卡市场相对不景气,累计销量仅为34万辆,同比降幅达24.6%。
在环保日趋严格及运输行业降本增效呼声渐高的背景下,新能源重卡和天然气重卡因契合市场趋势,迎来蓬勃发展的良好契机,市场份额稳步攀升,而传统燃油重卡的份额则逐渐收缩,这无不表明整个重卡行业格局正经历深度调整与重塑。
戴姆勒重卡表现堪忧 陷入尴尬境地
作为有着国际巨头光环的商用车品牌,戴姆勒重卡国产化之初,曾被寄予厚望,本应凭借自身优势在国内市场掀起一番波澜,实现“降维打击”。然而,现实情况却并不及预期。2024年1~11月,其累计销量在1700辆左右,行业排名并不理想,且同比降幅超50%,大幅跑输同期行业平均水平,这也让其品牌影响力遭受沉重打击。
回顾戴姆勒重卡国产化的这两年,累计销量亦仅有5000余辆,与同期其他国产主流重卡品牌相比,差距明显,即便是和新势力相比,也显得逊色不少。反观同属一个公司,由中方股东主导运营的欧曼重卡,在同样市场环境下,凭借对国内市场的深度理解与精准定位,有着较为亮眼的销量表现,始终稳居市场前五名,尤其在2024年四季度更是势头强劲,在2024年10月,欧曼重卡在国内重卡市场的销售份额达 14.14%,跃居行业第三位置,在牵引车市场更是占据第二位置,展现出强大的市场竞争力与品牌影响力,这无疑凸显出戴姆勒重卡当下所处的尴尬处境。
究竟是水土不服?还是定位失误?
戴姆勒重卡之所以面临当下困境,主要根源在于运营层面出现了诸多问题,使其难以适应国内重卡市场环境,导致销量下滑、份额缩减。
首先是产品适应性上的“水土不服”。戴姆勒重卡的产品开发理念源于海外,在进入国内市场后,却难以适应国内复杂且多元的运输需求环境。例如,近年来,国内重卡市场对大马力车型需求显著提升,同时受油气差价影响,天然气车型需求急剧增长,加之“双碳”目标的推进,新能源重卡日益受到青睐。但戴姆勒重卡国产后,却仅推出了燃油车,在天然气车型、新能源车型领域存在明显空白。不仅如此,随着公路货运行业集中度逐步提升,对于高效物流的需求日益凸显,重卡向大马力车型发展的方向已成业内共识,市场上大马力车型销量上升趋势明显。然而,戴姆勒重卡主销产品Actros的功率段局限于420~530马力之间,未能及时推出与市场需求相匹配的产品,与国内中长途干线牵引车市场用户的实际需求存在较大脱节。
其次,价格定位脱离市场。在国内重卡市场,性价比是众多用户购车时的重点考量因素,而戴姆勒重卡却忽视这一市场现实,同等配置下价格往往比自主品牌高出10万元以上,且缺乏厂家金融政策支持,这使得众多精打细算的物流企业和个体车主望而却步,从而失去了大量潜在客户。
第三,售后与零部件供应短板明显。完善的售后维修服务网络和稳定的零部件供应对于重卡的正常运营至关重要,而戴姆勒重卡在这两方面却存在明显短板。目前戴姆勒重卡在国内的售后维修服务网点仅有几十家,布局相对稀疏,与网点遍布全国各省市甚至下沉到县级城市的国产重卡品牌形成鲜明对比。
因此,一旦车辆出现故障,车主往往需花费较多精力寻找售后点,由此带来时间成本和运输成本增加,不仅会打乱运输时效,更会导致货物交付延误等经济损失。
此外,戴姆勒重卡主销车型Actros的国产化率仅为50%左右,很多关键零部件依赖进口,国内采购周期长且备货有限。当遇到零部件更换时,车主常常要经历漫长等待,少则几天,多则数周甚至数月,这无疑为车主带来极大困扰,也严重影响该品牌的口碑和市场竞争力。
第四,品牌宣传缺乏本土策略。在如今信息爆炸的时代,有效的品牌推广和营销策略不可或缺。但戴姆勒重卡国产后,并未深入了解国内用户的信息获取习惯,也未能精准地传递自身产品优势,只是一味地凭借国际声誉“吃老本”。不可否认,戴姆勒重卡在本土化方面拥有些许进展,推出了名为“奔好运™”的服务品牌,但在社交媒体等平台上的声量却微乎其微,导致该品牌在国内用户心中的吸引力并不高。
值得注意的是,最近网络上还陆续曝出戴姆勒重卡员工离职、工厂停工及经销商退网等一系列传闻,这些情况亦从侧面印证该品牌正深陷运营困境,也直观地反映出该品牌面临的严峻形势。
若戴姆勒重卡的运营方不能及时警醒,深入分析并积极适应国内市场需求,尽快调整经营策略,那么,该品牌在竞争激烈的国产重卡市场中,恐将面临被淘汰的命运,这亦为整个行业敲响一记警钟,提醒各家企业要重视本土化运营与市场的契合度。